聚搜云(www.4526.cn)是上海聚搜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坐落于魔都上海,服務于全球、2019年成為阿里云代理商生態合作伙伴。與阿里云代理商、騰訊云、華為云、西部數碼、美橙互聯、AWS亞馬遜云國際站代理商、聚搜云,長期戰略合作的計劃!阿里云國際站代理商專業的云服務商!
近日,在金融數字化高質量發展峰會期間,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劉偉光首次介紹了“全景數字金融”,并希望利用這一理念和能力,進一步推動金融行業系統架構變遷,服務金融行業持續轉型升級。
從公開信息來看:“全景數字金融”架構包括了“全業務、全場景、全連接、全數據、全架構”等五個重要的指標,通過云計算及相關技術打通了上層數字化應用與下層數字基礎設施。
這是云計算廠商們在數字金融領域提出的最新預見。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金融行業正受益于此并正基于此進行著深刻變革,也此帶來了遠超其他云服務細分市場的增速和利潤規模。這也推動著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百度智能云等國內云計算廠商們,無一不依托自身優勢拿出各種金融云解決方案,力圖在金融行業持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大潮中,贏得更大份額。
可以說,當前金融機構們在數字化進程中面臨的苦惱是:不是沒有云可以用,而是選擇哪朵云才最為穩妥與優質?
從業內最終選擇來看,阿里云成為了金融機構們提速數字化進程的首選云。
一、阿里云穩坐數字金融頭把交椅
據idc發布的《中國金融云市場(2021下半年)跟蹤》和《金融云市場跟蹤研究2021H2》數據顯示:阿里云在2021年度繼續保持金融云整體市場第一,市場份額達17.4%。
并且綜合報告年度數據來看,阿里云在公有云基礎設施和平臺解決方案兩個細分市場、在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兩個云解決方案細分市場,均位居第一。
另據公開信息顯示:阿里云已深入服務銀行、保險、證券、第三方第四方支付服務的數字化轉型需求。
具體來看:在銀行領域,阿里云已服務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90%的已上市商業銀行;在證券領域,阿里云服務了超過60%以上的登記結算機構、交易所、頭部券商等機構;在保險領域,阿里云服務了超過60%的企業;此外阿里云還支撐了60%的三方和四方支付企業構建混合云平臺。
這些數據,證明了阿里云在數字金融市場的實力。
二、阿里云憑什么做好數字金融?
在此,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群雄逐鹿的數字金融市場,為什么金融機構們會紛紛選擇阿里云?或者換句話說:阿里云憑什么做好數字金融?
眾所周知,金融行業因其特殊性,其數字化轉型也會有眾多區別于其他行業的業務流程、監管合規、容災備份以及高彈性、高穩定性、高安全性、高數據準確性等特殊需求。
這導致金融機構們對云服務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但正是這些高要求,也恰恰解釋了金融機構們在數字化進程中,為什么會紛紛選擇阿里云——這說來十分直白,就是在數字金融市場,阿里云是少有的兼具強大技術實力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云計算服務商,這種能力組合讓阿里云擁有為客戶打造既立足當下也面向未來的解決方案的能力。
(一)堅實技術實力
作為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中份額和技術水平均處領先地位的阿里云,其在金融服務領域,亦拿下了行業內眾多第一的創新——諸如支持網商銀行成為國內第一家核心系統架構在云上的銀行,支持眾安保險成為國內第一個核心業務系統搭建在云上的保險公司,支持天弘基金成為國內第一個搭建在云上的基金公司。更廣為人知的是,阿里云也成功應對了雙11、春運搶票等高并發、峰值流量沖擊場景。
這些創新舉措,背后都是技術硬實力的支撐,而這也為阿里云在金融、保險、證券等領域貢獻自身能力,提供了堅實基礎。
誠如IDC此前在分析阿里云成為中國金融云市場份額第一的原因中所言:“阿里云在全棧金融云體系下,更新“金融數據中臺”和“金融級云原生工廠”等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更高效的數據資產管理與創新,并輸出阿里IT經驗,服務于金融應用系統分布式改造、云原生改造。”
拆解來看:阿里新金融全棧式金融技術方案,上連上層應用架構,下接底層云基礎平臺,覆蓋了“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云原生中間件體系、Service Mesh服務網格方案、全鏈路壓測、單元化中臺化核心方案、核心異地多活方案等一系列技術,高效滿足了金融機構們在構建新一代云原生金融核心與關鍵業務系統時的各項技術需求和成本需求。
落實到具體實踐,則是在這套系統的支撐下,江西農信利用方案中的Service Mesh技術,僅僅歷時4個月時間,就成功實現銀企對賬系統從傳統集中式架構向內部云平臺的平滑遷移,并為未來整體核心系統分布式架構升級和演進奠定和積累了技術基礎;長安保險僅用5個月時間就把除核心數據庫外的所有系統搬站,同時也用云計算實現了同城雙活和異地災備;中國太平應用云計算技術,建設成本從數千萬降低到數百萬,且完全符合監管要求。
而“金融數據中臺”、“金融級云原生工廠”、“一體化金融移動端平臺”等解決方案,則分別滿足著金融機構們打破“部門墻”、盤活內部數據資源,釋放數據價值賦能組織和員工實現金融業務增長和創新;實現合規、敏捷快發更自主更簡便的生產云原生應用;以新的應用交互模式、豐富的智能化場景體驗,打破過往金融app存在的同質化、枯燥性,進而提升品牌心智等等需求。
(二)豐富實踐經驗和技術遠見性
雙11、支付寶、網商銀行等豐富多元且極具挑戰的金融場景的持續淬煉,不僅鍛造出了阿里云在金融云技術領域的強大技術實力,同時也為阿里云積淀了豐富的金融服務核心能力、解決方案的落地實踐經驗以及對技術進化的前瞻視野,使其成為金融服務領域的老司機——在某種層面可以說:在數字金融領域,其他云服務商沒有遇到過的業務場景挑戰,可能阿里云遇到過;其他云服務場所沒有還未踩到過的坑,可能阿里云早已將其填平。
也正是多年來服務數億級用戶的豐富落地實踐優勢,使得阿里云對金融機構們在數字化轉型中的需求、痛點、難點、要點以及對用戶體驗、需求地理解和把控,在行業中可能是最為深入、透徹的,而這有時候甚至可能比技術能力還更為重要。
可以說,對需求的透徹理解再配上技術實力,落實到解決方案上,則是其可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的服務,拿出的方案也將更契合客戶需求、更具技術前瞻性和針對性。
諸如在技術前瞻性上,阿里云在金融系統架構領域的思考和創新,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諸如阿里云在此前就預判了未來的銀行將無處不在,銀行不但會自建場景,同時還會跟互聯網公司深度合作,進行層出不窮的產品創新趨勢,于是在2021云峰會上,便發布了金融級全棧技術方案。
這一以中臺化、可橫向擴展為特征的新核心架構,準確命中當前金融系統在核心系統上正從傳統的IOE集中式架構系統轉向以基礎設施云化、分布式、中臺化、數據化為核心的新一代核心架構的浪潮,現已助力華夏銀行、四川農信、江西農信、天津銀行、深圳農商行、順德農商行、常熟農商行、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們構建起新一代云原生金融核心系統。
但阿里云的腳步并未就此停下,而是基于云計算在金融服務領域的角色正在從過往的業務支撐手段演變為一個企業真正生產力和生產效力的發動機這一身份轉變的洞察,在2022年金融數字化高質量發展峰會期間,阿里云又首次對外介紹了具備“全業務、全場景、全連接、全數據、全架構”五大特征的“全景數字金融”。
阿里云此番提出的“全景數字金融”這五大指標,在鄰章看來,的確是從數字連接、數字生態、數字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基建等方面入手,為金融行業系統架構變遷方向指明了航向。
又如在對客戶需求理解以及針對性上,在阿里云與新華保險合作的“云翼項目”中,我們看到阿里云技術服務團隊就依托自身豐富實踐經驗,從需求分析、應用架構設計、研發到客戶體驗,為新華保險提供了全面的組織保障和項目管理體系支持。
最終落實到階段性的成績,則是“掌上新華”新版App日活用戶數提升450%,累計用戶突破100萬,日均交易額為此前的4.63倍。
三、云計算在數字金融領域,還大有可為
來自O'Reilly的調查顯示:當前已有90%的組織使用云計算技術,并且這一趨勢正處于加速之中。
而在各行各業通過云計算加速數字化轉型探索的大趨勢下,金融服務領域亦不例外,并且金融云市場正展現出高增長、高價值特征。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金融云市場規模已達394億元,未來四年的復合增長率為28.6%,預計在2025年,我國金融云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IDC在《中國金融云市場(2021下半年)跟蹤》報告中同樣指出:金融客戶使用云計算產品范圍不斷擴大,系統分布式改造與自主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金融云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本期同比增長達39.3%。其中,基礎設施與解決方案市場增速分別達到38.4%和41.4%,以“分布式新核心”為代表的高價值項目正在涌現。
種種數據,一方面指向了云計算將持續成為推動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金融云市場所呈現出的高增長、高價值特征,無論是對于已在金融云市場拔得頭籌的阿里云,還是其他參與者而言,都將是新的業務增長點和競爭點。
可以說,云計算在數字金融領域,還大有可為。
在此,誰能分得金融客戶們在數字化升級新需求下的最大蛋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