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阿里云宣布正式公測個人云產品阿里云盤,強調上傳下載不限速,用戶下載速度能達到50-100MB/s,還表示無論未來繼續免費還是收費,都會延續不限速政策。
作為一個經常用個人云盤的普通用戶,看見2021年才發布的個人云盤,感慨頗多,在發表看法前,首先分享下個人使用網盤的經歷:
筆者大概是在2006年前后開始接觸個人網盤,當時是QQ上自帶的十幾兆存儲空間,存儲了幾個文檔和收藏的網址;
大概08年前后,我驚喜的發現迅雷推出了5G容量網盤,當時為了獲得更大容量甚至注冊了多個迅雷賬號,后來,由于長時間不用,完全不記得什么時候迅雷取消了這項服務,資料也都永久消失了;
大概是2012年的時候,我開始使用華為的個人網盤,雖然界面比較粗糙,但用起來還是很不錯的,當時很多資源都是從華為的網盤下載的,但這項服務好像并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就關停了,我存放Java自學視頻也隨之永久消失了,現在運營的華為云盤是類似蘋果iCloud的增值服務;

2013年到現在,我因為工作和學習的原因,陸續接觸了包括微軟OneDrive,谷歌的Google Drive,蘋果的iCloud以及一款由免費轉付費的國外某網盤,只為iCloud付過費,日常在用的還有一個天翼云盤;
由于盈利模式以及版權和內容審核的問題,2017年,國內的網盤也迎來關停潮,實踐證明,個人網盤并不是一個好的業務類型,而且已經有做的很大很好的百度網盤了。
現在,百度網盤是國內最主流的個人網盤,擁有大量免費用戶,而我作為付費會員,經常上傳和下載大量文件,網絡上的很多資源也都是用百度網盤來分享的;
我是沒太搞清楚,為什么阿里云會在2021年推出個人網盤,為什么又重新入局一個大家并不太被看好的業務項目。先來簡單看看這款產品:
首先,從官宣的字眼來看,阿里云似乎還沒有想好云盤未來的運營模式,還在想到底收費與否,這樣難免讓人擔心未來云盤是否能長久運營。
其次,初始容量只有100GB,限時參加活動即可領取額外500GB,有效期一年,如果完成別的任務還可額外獲得300GB容量,有效期也是一年,也就是說,現在注冊的新用戶只能獲取100GB永久容量。
從目前來看,100GB容量和收費與否尚未可知的描述,可見阿里云盤這款產品的試水意味濃厚,100GB容量的高速網盤其實意義比較有限,但作為亮點還是能讓部分百度網盤免費用戶羨慕一下的。
聯想起此前阿里宣布我常用的蝦米音樂下線,難免會懷疑這款產品能否會長期穩定運營。當然,能否長期運營另外一點還在于生態,雖然阿里自身生態很強,但是當你周圍的好友分享給你的都是百度網盤的鏈接,你是否有勇氣繼續用阿里云盤呢?
BAT三家的網盤,在技術上不會有任何明顯差距,但在運營模式上則會有很大差別,很期待阿里云盤做出更大突破。但是,如果說阿里云將來放棄這一業務,對有龐大資源的阿里云來說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資源可以無縫轉化為oss資源,對用戶來說則又是一番折騰。
在產品和生態上,百度網盤是最成熟的,騰訊微云至少我周圍用的人很少,阿里云盤目前是最稚嫩的,截止發稿,甚至連分享功能還沒有正式上線,也是本次體驗的小小意外。